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龙湾检察院  ->  队伍建设  -> 正文队伍建设
学习英模,践行初心 | 身边英模——陈小强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5日来源:龙湾区人民检察院

  为深入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弘扬英模精神,发挥典型引领作用,龙湾区检察院深入挖掘身边先进典型,让身边人讲身边事,于近期推出《学习英模,践行初心》系列篇章,营造学习英模、崇尚英模、争当英模的良好氛围,激励干警忠诚履职,在学习榜样中践行初心、强化使命。

  今天,龙检君为大家推送身边英模——陈小强

  陈小强,中共党员,现任龙湾区人民检察院员额检察官,从检三十年,从刑检、反贪、民事检察到公益诉讼检察,他始终秉持着对法律的坚持和探索精神,投身检察事业,各项工作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

  敢啃硬骨头办大案,工作雷厉风行

  2017年7月1日,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全面推行,他被领导安排负责公益诉讼工作。“僵尸船”案件是他办理的首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当时辖区水河道上存在着大量长期搁置,无人维修或使用的船舶,给周边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该案不管是前期摸排、调查取证还是诉前程序,一切工作都是在摸索中逐步进行。在此过程中,为确保办案质量,他对该案的违法情形、法律适用、舆情风险等各方面进行反复论证、深入研判,最后,针对不同的违法情形“对症下药”,向三家行政单位发出诉前检察建议,要求其依法履职。而该案的办理也引发了全区性的专项整治,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社会效果,并获评全省公益诉讼优秀案例。

  2018年2月初,他在履职过程中发现一条国有资产流失线索:位于温州市市区中心地段的温州市瓯海水产招待所,房产价值巨大,属于国有资产,却以个人名义对外经营达17年之久,期间未有任何收益归入国有账户。但该国有资产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设立,由于长期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存在关键证据缺失、证人抵触情绪大不配合等情况,办案难度非常大。他带领办案组不畏困难,从蛛丝马迹入手,环环紧扣,终于查明真相,超千万的国有资产终得“回家”,该案也被评为全省优秀案例,同时被中央、省、市级媒体多次报道,也让检察机关的公益诉讼职能深入人心。

  心系人民,让法律监督有温度

  2018年1月,在各地农民工准备回家过年的时候,他在日常排查走访工作过程中,发现辖区内某餐饮公司和某农业公司两家企业有拖欠大量农民工工资的线索。对此,他积极主动联系区劳动监察部门,详细了解涉案企业欠薪情况和事态进展。同时,及时走访企业所在街道,与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全面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经核查,两家企业经营的项目是辖区招商引资项目,因内部资金周转困难而引发欠薪纠纷。

  针对上述情况,他将践行“枫桥经验”贯穿于检察工作始终,坚持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与帮助企业持续发展相兼顾,一方面,走访涉案企业,普及相关法律法规,敦促其主动作为,另一方面协调多方,共同推进矛盾化解,最终帮助180余名农民工成功讨回劳动报酬200余万元,并帮助涉案企业渡过阶段性难关。

  创新机制,检察监督质效并举

  诉前检察建议发了,但行政机关是否真正整改落实,这又成了他的担忧。为确保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落地有声,达到通过诉前程序保护公益目的的最佳司法状态,在对“口腔医疗机构医疗污水”案中涉及的行政执法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后,他提议可以通过邀请第三方参与“回头看”的方式来监督整改效果,使得检察机关的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和行政执法机关的履职情况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2019年3月,在他的提议下,龙湾区检察院组织了首次“回头看”行动,邀请了数十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与。该行动得到省检察院的肯定推广,并被《检察日报》、正义网转发报道。

  公益诉讼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虽在起步发展阶段,但为了更好地提高取证质效,他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式,率先创建公益诉讼调查指挥中心、圆桌会议机制等,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群众利益无小事”,为维护国家、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当事人合法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检察保障。

地址:温州市龙湾区永中街道永宁西路516号 | 值班电话:(0577) 86387037
版权:归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检察院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温州网